時間 :2015/5/19
來源:本站編輯
點擊:5072
今年初統計表中的一組數據:2014年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55.41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銷售收入57.43億元,同比增長10.3%——我國紡織行業標桿的吉林化纖,在整個行業經濟走勢下行中逆勢而上,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2013年9月,宋德武接手吉林化纖帥印,出任董事長、總經理。當時,吉林化纖正處在困難時期,背負債務、連續5年虧損運行,這個昔日的名星企業面臨著生死抉擇。“如果不升級,不是被淘汰,就是被替代。”宋德武說:“生存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首要問題,只有轉型升級,企業才有出路。”一年后,企業通過打出一系列漂亮的組合拳,夯實了主業、加快了升級步伐,逐步扭轉了生產經營的不利局面,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精心考量精準定位
——加速“三化”,提升“三效”,轉型升級打出系列組合拳
2014年,宏觀經濟環境波動、紡織行業指標增速逐步放緩、要素成本持續上升……面對多重矛盾交織的復雜局面,如何迅速調轉船頭,調結構,轉方式,實現產業升級?
“整合優化、提高效率、內拓外聯、雙輪驅動”的工作新思路,使吉林化纖踏上了從容應對挑戰、脈絡清晰的發展之旅。
吉林化纖的核心業務是纖維生產,夯實主業,加快升級,適度轉型,“三化”、“三結合”是最有力的措施。企業果斷將目標鎖定在“三化”路線上——傳統產品粘膠長絲進行升級做優質化;規模產品腈綸纖維加快調整做差別化;新產品拓展延伸做產業鏈一體化。
管理與技術結合,實現了傳統產品優質化升級。粘膠長絲是吉林化纖的傳統產品,企業充分發揮管理與技術優勢,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主業升級步伐。“質量做不出來,效率就提不上來”,吉林化纖通過穩步提升產品質量,2014年,粘膠長絲A級晉AA級品產量同比增加1258噸,AA級品率提升26.7%,實現了以質量引領價格的目標。
創新與市場結合,實現了規模產品差別化調整。相繼推出了阻燃、蓄熱、扁平、抗起球、原液染色等多種功能性、差別化、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實現了產品種類的百花齊放——阻燃纖維以多色系的產品開發成功打入澳大利亞市場;扁平纖維通過不斷攻關,第四代產品成功打開市場,2014年實現銷量5864噸,同比增長14.3倍,增收1.04億元;通過將天然纖維素與腈綸纖維進行對接,成功研發出醋青纖維;大有光腈綸纖維實現了對進口產品的替代,高強腈綸纖維實現了每月200-300噸對國外的出口……
資源與產業結合,實現了新產品產業鏈一體化延伸。在碳纖維發展上,生產經營、產業鏈一體化延伸、終端拉動及產學研互聯四條線同時啟動,在此基礎上,又牽頭與下游企業成功組建了吉林省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通過與下游客戶更緊密的合作,產品銷量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提升“三效”,同步擺上企業日程表。
2014年,吉林化纖針對效率低下宣戰。全方位調度、全員成本核算以及薪酬杠桿調節等措施,提升了企業運行效率和全員工作效率。原來吉林化纖本部擁有員工9000多人,近年來整合優化為7000多人,但產值卻提升了1.3倍。
提高經營效率,提升主業規模,加快升級。他們通過提升設備運行效率,2014年粘膠長絲增產938噸,增收3142萬元;開展腈綸系統改造及紡絲可紡性攻關,腈綸增產3.64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此外,新上5000噸/年竹長絲連續紡改造項目,現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計劃于7月份投產運行;以傳統粘膠工藝為基礎,利用新型紡絲設備生產的2870噸/年長絲技改項目,目前已經進入土建施工階段,預計12月份投產……產品不斷向優質化、連續化、低成本化調整。
創新經營模式強化市場開拓
——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產、學、研合作新機制,產業鏈不斷完善
在轉型升級中,龍頭企業應該以什么為武器?自身完善中,企業又在何處找到平衡點、突破口?在行業發展中,龍頭企業應該有何擔當?
吉林化纖認識到,改革須與創新機制相結合,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擺在企業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新常態下,創新經營模式,搭建合作開放的平臺。碳纖維產業聯盟戰略就是2014年吉林化纖經營模式創新、推動合作的一個大手筆!“要找到一條既能適應新常態下化纖行業趨勢的變遷,又能夠推動行業進步和發展的路徑。”
去年6月份,吉林化纖在實現天竹聯盟良性運行的基礎上,組建了由36家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和下游企業組成的省級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擎起了中國碳纖維企業求知同道、攜手同行的大旗。這成為我省碳纖維產業發展論壇上的重頭戲。作為中國化纖企業的引領者,吉林化纖再次成為行業注目的焦點。
吉林化纖不遺余力打造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對于中國紡織現代化進程來說,邁出了具有決定性的步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說:“這是我國唯一一個高性能碳纖維產業的創新基地。”吉林化纖帶頭吹響了化纖行業向“紡織強國”愿景進軍的響亮號角……隨著加入產業聯盟企業越來越多,產業鏈不斷完善。
開放的心態!開放的平臺!
產品與市場、與終端實現了更加無縫的對接。聯盟圍繞碳纖維產業鏈建立了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共同解決制約碳纖維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并加快了技術成果在聯盟間的轉移和轉化,目前共承擔國家、省、市各類項目22項,突破產業關鍵技術13項,開發新產品10個,取得新工藝9項,新獲得專利3項……這一切,有效提高了碳纖維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加快了高端碳纖維品種自主化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進程,實現了吉林碳纖維產業集群發展和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國產化。吉林化纖走上了碳纖維高速發展的軌道,碳纖維產品銷量實現了歷史性突破,2014年銷量達到1116噸,同比增加1.7倍。
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大文章
——提高“三率”,創新驅動,創造企業品牌真金
提高“三率”即提高產銷率、毛利率、新產品貢獻率。作為行業發展的巨擎,企業不僅要有拳頭產品,還要有核心技術作為支撐,企業的發展才有后勁、才有生命力。攻克技術難關,就是要啃難啃的骨頭,開發新產品,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品牌真金。吉林化纖從建廠之初單一生產粘膠短纖維發展到生產粘膠長絲、腈綸纖維、化纖漿粕、紗線、碳纖維原絲,目前產品已經形成六大系列450多個品種。
近兩年,吉林化纖抓住創新提升企業的內生動力,新產品在企業提速增效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14年,新產品增收2.36億元,新產品貢獻率達39%。目前,吉林化纖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碳纖維原絲生產基地,碳纖維原絲質量現已達到了T400水平,化纖竹漿纖維的生產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通過不斷推進產學研結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5項。
做好“無中生有”大文章。企業瞄準市場需求,利用企業強大的公用工程平臺,新建了與化纖產業相關、相近的化工項目——2萬噸/年醋酐改建項目,僅用140天時間實現了一次開車成功出正品。到2015年3月份,吉林化纖已生產銷售醋酐產品571.18噸,成為了吉林化纖新的利潤增長點。
搭建人才培養的平臺。他們依托碳纖維等科研項目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設了3條小裝備線、2條中試生產線和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2個省級技術中心,設立了“技術進步獎”和“拔尖人才津貼”。
通過堅持銷售與生產相結合、內銷與外銷相結合、市場與現場相結合,吉林化纖實現了多品種、差別化的全線滿負荷生產運行。2014年,腈綸銷量實現同比增長20%,產銷率達98.7%;粘膠長絲銷量同比增長4.5%,產銷率達105%;出口創匯1.12億美元,粘膠長絲出口同比增長36%,均創歷史新高。
今日吉林化纖,正朝著紡織強企、紡織強國的企業目標與愿景全速前行。
(轉載于2015年5月17日《吉林日報》)
11月11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胡玉亭到吉林市,圍繞冰雪經濟、項目建設、工業運行等工作開展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全會部署,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挖
10月21日,吉林化纖集團公司在六樓會議室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傳達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推動集團公司全面從
《決定》為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化纖集團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會議精神上來,錨定建設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的目標,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掀開改革發展嶄新篇章的重要時刻,8月8日-8月9日吉林化纖召開建成投產60周年發展經驗交流暨中國新材料發展論壇。來自印度、韓國、土耳其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