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在全國紡織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傳統優勢進一步弱化;主要出口市場經濟復蘇緩慢,外需疲軟的大背景下,吉林化纖集團積極應對全球宏觀經濟波動、原材料價格波動等陣痛問題,新項目釋放產能形成規模優勢,產品優化升級形成質量優勢,市場份額和客戶份額有效拓展。一季度,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29億元,同比增長14.6%;銷售收入20.76億元,同比增長36.4%;分別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纖維直接出口量14455噸,同比增長116.4%,出口創匯達4527萬美元,同比增長132.8%。吉林本埠盈利5767萬元,企業喜獲首季開門紅,為實現百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傳統產品人造絲國內外高端市場占有率達40%。近兩年,吉林化纖相繼上了5個人造絲項目,產能較三年前翻了一番。企業持續開展“提質、提速、提產”攻關活動,一方面在半連續紡實施“盯原料、穩粘膠、細準備、保紡絲、重加工”全系統攻關,實現900g大絲餅內在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居全球領先水平,滿足歐洲市場一餅一筒客戶的需求,訂單逐步增加。另一方面細化連續紡工藝管理,持續開展提高白度、降低殘硫、提高染色均一性、提高退繞效率等攻關,A級品率達到了96%以上,AA級品率達到65%,產品供不應求。持續開展提高紡速、絲餅大型化、增加均質絲裝備改造,一季度實現產品產量11246噸,同比增長63.7%,生產效率明顯提高。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擴展,產品銷量也突破歷史最好水平,其中直接出口達4510噸,同比增長45.6%。
規模產品腈綸纖維差別化率連續多年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吉林化纖腈綸產品包含功能保健、原生色、環保仿真、安全防護四大系列20多個品種,可針對市場需求變化,快速調整生產計劃和產品結構,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隨著2萬噸超柔超亮纖維和1萬噸醋青生產線的相繼投產,腈綸產品差別化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同時,持續完善和優化新產品的性能,0.8旦、大有光、抗起球纖維基本實現替代進口;新開發的0.6D-1.2D系列超細旦纖維、M系列纖維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銅離子抗菌纖維系列和石墨烯纖維產品均已打入市場;原液染色腈綸纖維已達到40多種顏色......產品結構不斷豐富,盈利能力明顯提升。一季度,實現腈綸纖維銷量78121萬噸,同比增長18.2%,新產品貢獻率超過30%。
新產品竹、碳纖維產業鏈接優勢凸顯。竹纖維是吉林化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創民族品牌,企業充分利用“天竹聯盟”產業鏈合作平臺,協同上下游共同創新發展,各種混紡技術全面開花,竹纖維應用領域和市場認知從無到有、不斷拓展,目前國內市場份額已經達到 70%。柔軟舒適、天然抗菌的產品特性越來越受到國外用戶的喜愛,一季度,竹纖維的直接出口量達2380噸,超去年同期3倍。吉林化纖200噸碳化實驗示范線的建成投產,以及將于今年10月投產的1.2萬噸大絲束碳化項目一期工程,使企業形成了從碳纖維原絲到碳絲的完整產業鏈生產格局,1K、3K原絲不斷提速,12K、12S、24K、48K持續提質,隨著碳纖維下游應用越來越廣泛,原絲銷量逐年翻番。一季度,碳纖維原絲產量1579噸,同比增長57.7%,市場份額逐步提升。